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中国版重疾表启用 保费按兵不动

分享到: 来源:【南方都市报】日期:【2014-01-22】关闭窗口

摘要: 保监会去年底对外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保监会要求人身保险公司将《重疾表》作为准备金评估用表,用于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的法定准备金评估工作。据了解,首份重疾表由中国精算师协会于2011年启动编制,历时两年才出炉。

中国自己的重疾表今年开始启用。随之而来的却是重疾险涨价的风声频传。记者昨日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获知:最近涨价的仅是意外险产品,因为新伤残鉴定标准的实施,保障范围扩大而相应涨价。目前有的公司对重疾险仍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也并没有所谓的涨价。而近期有保险公司推出费改的重疾新品,相对保费却是有所下降。
  对于新重疾表的推出,或会改变消费者投保重疾险的习惯。"从数据上看,6种重疾的发生率占到25种重疾发生率的大多数,意味着重疾险覆盖病种未必越多越好。"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介绍道。
  重疾险价未动
  保监会去年底对外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以下简称重疾表)。保监会要求人身保险公司将《重疾表》作为准备金评估用表,用于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的法定准备金评估工作。
  据了解,首份重疾表由中国精算师协会于2011年启动编制,历时两年才出炉,总共收集到7500余万重大疾病产品样本数据及85万件理赔记录。该套重疾表共有5张表,包括6病种经验发生率男性表和女性表、25病种经验发生率男性表和女性表,以及恶性肿瘤、急性心梗、脑中风等3种主要重大疾病的单病种发生率参考表。
  在《重疾表》发布后,业界也在关注重疾险产品价格是否有所变动。
  某险企精算师赵经理跟南都记者称,从数据上看,新发布的重疾表和既往定价数据相比,没有出现非常惊人的调整,因此预计对重疾险价格不会有重大影响。重疾险不是最主流的产品,当然不排除有保险公司会借这个机会推出新的重疾险产品,但是对于购买重疾险的客户而言,其对价格其实并不敏感,估计市场反应不会像此前放开传统险2 .5%预定利率那么强烈。
  广东资深保险人士也持有相同看法,他对南都记者称,目前各家公司的重疾险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保险公司的注意力聚焦在保险网销上。他还表示,重疾险只是帮保险公司做好一定的利润。
  "新表"影响投保习惯
  国内重疾险虽经过10多年发展,但目前各家公司产品主要特点比较趋同,多以承保的疾病种类多少来比较。
  比如,最近在银保渠道发行的招商信诺臻藏版诺珍爱一生重大疾病保障计划,将保障范围扩充到覆盖60种重大疾病。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称,这款产品按照费改后新的预定利率标准制定的保费,相对来说保费是下降的。同时其保障范围可以说囊括了常见的重大疾病,对男女特定重大疾病及原位癌另有额外赔付。对于近年来多发的癌症疾病,这款产品特别给予二次理赔。
  此外,中宏保险也推出一款疾病保险专门针对40种重疾,提供最多三次且不断递增的重疾赔付;最高可享受330%保额的重疾保障。
  某人寿核赔负责人王先生对南都记者表示,重大疾病保险的出险率近年呈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重疾出险的人群和疾病种类也与十年前发生了深刻变化,由较单一的人群和疾病种类向复杂群体和多种疾病发展变化。
  那么是不是承保的病种越多越好呢?该核赔负责人王先生称,关键要看承保疾病的"含金量"。"因为每种疾病的发病率都会影响费率的厘定,所投保的病种越多,价格有可能也更高。"有些疾病的发病率很低,如"重症肌无力",该病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投保涵盖此类稀有疾病的病种特别多的产品不一定划算。
  "对于重疾险的消费者来说,新表会影响到他们的投保习惯。"广东资深保险人士称,比如:6种重疾的发生率能够达到25种重疾发生率的70%~90%甚至更高,这就意味着,重疾险覆盖病种未必越多越好。因此,消费者购买重疾险应该更为理性,不必一味追求病种多、病种全。其次,无论男女,50- 70岁之间重疾发生率是最高的阶段,购买重疾险时要注意保障能覆盖这一年龄段。另外,年轻女性的重疾发生率比同年龄段的男性要偏高,这应该主要是因妇科、生育等因素导致的。而年龄较大的女性重疾发生率比同年龄段的男性要偏低一些,因此在保障上应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此,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先行一步,对男女特定重大疾病特别设置额外赔付,令保障上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