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渗透加剧 保险业转变经营方式势在必行
摘要: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50余家保险企业涉足互联网业务,2012年我国保险网销保费收入规模达到39.6亿元,较2011年增长123.8%。而在此前,网销渠道的保费已连续3年保持了逾100%的增长率。目前各保险企业依托官方网站、保险超市、门户网站、O2O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方式"试水"互联网保险。
对于习惯了穿西装、打领带在客户面前侃侃而谈的保险从业人士而言,突然间面对一群身着T恤牛仔的"技术男"闯入市场,并且通过轻点鼠标就"轻而易举"地把保单签走,这种情景的日益频密出现让他们开始意识到:互联网果真来势汹汹!
临"危"受命
"所谓互联网保险,是传统保险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等,将对保险业的发展模式产生根本影响。"谈及互联网保险的话题,一位保险专家告诉记者,与传统的保险模式相比,互联网保险透明度更高、中间成本更低、购买方式上也更为便捷,而且保险产品本身无需仓储、无需物流,只要客户有需求即可立刻生成保单,因此保险几乎"天然地"适合于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销售和发展。
实际上,作为一项新兴事物,互联网保险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从1997年中国保险业第一张网上投保意向书的出现,到2005年电子签名法颁布使得互联网保险真正步入发展轨道,再到日前国内第一家也是全球第一个网络保险牌照--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险牌照的签发,互联网"触角"正延伸至保险业的方方面面。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50余家保险企业涉足互联网业务,2012年我国保险网销保费收入规模达到39.6亿元,较2011年增长123.8%。而在此前,网销渠道的保费已连续3年保持了逾100%的增长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财富积累后,对保险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然而多年以来困扰行业发展的销售误导问题,不仅伤了消费者的心,也毁坏了整个行业的信誉。在保险产品传统销售模式面临信任危机的背景下,互联网保险将被寄予厚望。但互联网保险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力挽狂澜,拯救当前增长乏力、成本居高不下的保险业,这终究还是要从市场的实际运行中寻求答案。"上述专家如是说。
期待"革命"
互联网与保险业的融合,将促使保险业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抛弃传统的人海战术,通过一种公开、透明的销售方式,靠产品优势去吸引人们主动了解保险,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而这正是未来保险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据了解,目前各保险企业依托官方网站、保险超市、门户网站、O2O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方式"试水"互联网保险。经过逐步探索,保险业互联网业务的管理模式也精彩纷呈:有的公司专门成立新渠道子公司开展集团内部代理,有的公司成立事业部进行单独核算管理,还有一些公司则通过优势网络渠道获取客户,从而实现线上线下配合,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保险销售网络门店,成立如众安保险这样的互联网保险公司等。
"其中,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依托其流量、结算和信用优势,日益成为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单鹏认为,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现有互联网保险业务以车险、理财和健康险、意外险为主打产品,与传统渠道产品相比并无价格和本质区别。因此,在新一轮互联网客户资源的争夺战中,保险业需要一场产品革命。互联网要求保险企业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现实的需求、透明的利益为服务标的。保险企业要具有高速的产品研发节奏、灵活的产品设计,特别是在费率、责任、标的人群做个性化的产品开发时,需要对合同条款、产品核心内容通俗表现和简单演示,以使客户容易理解和接受。
破除"掣肘"
尽管在限制互联网保险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缺乏有市场号召力的网销产品是公认的首要难题,但逆选择的风险控制问题、网络渠道和其他渠道的协调问题、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以及网销产品定价缺乏数据基础等问题,都在客观上阻碍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速度。
"要真正实现互联网与保险的相互契合与共同促进,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一位保险公司电子商务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谈及"掣肘"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原因,一位金融业内人士坦言:"虽然互联网金融风头正劲,但保险行业多年来沉积的销售误导、理赔难等问题尚未解决,消费者不仅对于整个行业的信任度不高,而且对于保险产品的认知更是知之甚少。即便是已经买了保险的客户,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买的产品究竟是分红险还是万能险,至于保险产品间的具体差别更是没有几个客户能真正分得清楚。因此,对现阶段的保险业而言,与其把互联网作为扩大保费规模的渠道,还不如先通过互联网做好消费者教育,透过互联网这一'客观、阳光'的平台,重塑保险业'最大诚信'的经营理念。"